邱德拔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均为大型综合医院、位于城市建成区、紧临城市水体,且床位数相近。
邱德拔医院占地34000m,建筑面积为108000m,建筑高度为48m,紧临义顺池塘,现阶段设有床位795张。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南方科技大学校园东南侧,南临城市次干道,北依大沙河,规划为800床综合三甲医院,用地面积为56834m,分东、西两个地块,建筑面积约为167600m,地上为5层,地下为2层,建筑高度为23.85m(图1)。
图1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效果图
医院同城市没有明显界限,周边不设围墙,设有多个出入口。建筑首层主出入口处架空,设计两条车行道和一条停靠车道,作为车辆接驳空间,并结合大堂布置各类车辆等候区(图2)。建筑首层充分敞开,可供问询、候车、休息,提高了空间使用效率。
图2邱德拔医院入口区首层照片
医院紧临城市水体(图3),水面开阔且风景优美,但场地并未采用亲水性设计,而是进行物理隔离(图4)。总体空间布局呼应水体,建筑三面围合形成中心庭院,向水体打开。这峰设土木网样的做法通过视线将水体引入医院景观,同时避免医院内复杂的卫生环境对水体造成污染。
图4邱德拔医院临水区照片
建筑单体之间联系便捷。医院由三栋塔楼和一栋裙房构成,建筑之间通过走廊、屋顶、空中连廊连接,可便捷到达建筑内部的各处。走廊和空中连廊提供了休息、用餐空间。各个科室相互独立,由开放式走廊串联。但病房区门禁管控严格,须进行预约登记,并控制经停电梯权限。
通过多个入口分散出入。项目场地狭长,东西向直线距离约为550m,南北向进深从90m到110m不等。为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合理组织医院流线,将场地南侧定位为公共开放的展示面,将场地北侧定位为安静的景观面。在这一原则下,急诊急救布置于交通最为便利的西南侧,货物和医疗垃圾运输口等布置于西北侧,医院主出入口位于西地块南侧正中,南侧布置儿科、口腔科、食堂、行政等多个出入口(图5)。
图5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入口分布图
(一)为上客、落客设置专用接泊区
落客区位于项目南侧主入口下方负一层,通过辅道将外部车辆引入建筑地下室。根据交通流量测算,接驳区设置16个即停即走车位,整个地下接驳区约为2000m(含人行空间及电梯厅等)。为避免拥堵,上客区位于建筑北侧首层,通过港湾式泊车位,满足就医人员乘车离开的需求(图6)。
图6医院上客、落客区详图
(二)公共交通有效衔接
项目所处位置属于城市交通的拥堵地区,前期交通评价测算中该项目南侧现有交通状况已达到F级,项目的建设必然会进一步影响城市交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南侧现状公交站布置于医院主入口邻近位置;规划的地铁线路位于项目南侧道路下方,在前期办理相关规划手续的过程中,项目使用方和建设方共同争取,实现在项目西地块的最西端规划设置地铁站点,同时地铁站点同项目地下室直接接驳,有效疏解人流,方便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到达。前文提到的地下落客区,将可能面临的拥堵引入项目场地内,助力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三)明确规划分区,控制建筑形态
项目位于南方科技大学内,校园基本位于大沙河(项目北侧河道)北侧,以大沙河作为与城市之间的缓冲,校园结合地势整体呈散落式布局。项目处于城市和校园的交界地带,恰好在大沙河南侧并临街,医院本身有天然的公共性,大沙河作为第一道天然分界,在校园大红线内有效将医院同学校进行了分隔。将建峰设土木网筑整体高度控制在24m 以下,一、二层主要为门诊和手术功能,形成建筑基座,三、四、五层则呈树枝状,由中心医疗街连接,充分面向城市和校园。
(四)优化通廊、建筑形体
因场地条件限制,建筑长度达270m。在体块设计阶段摒弃常规的“大底座”,在首层及二层打通两条15m净宽、9m净高的通廊,在通廊的两端形成切角,充分向外部环境打开。通廊的设置可以大大降低建筑首层对土地的占用、有效衔接城市和大沙河、扩大首层可开门范围、按需设置更为便捷的出入口和休闲空间(图7)。另外二层楼板挑出约3.5m,形成了首层檐廊空间。
图7建筑首层空间设计策略
可以看出:两个项目均有高可达性;均将外部车流引导至建筑内部,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均呼应场地旁的水体,且进行安全隔离。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项目在规范要求下充分设置了公共空间,但规范要求对医院建筑的形态和前期规划确有较大限制。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乙类公共建筑外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窗面积的30%”。虽然该条款为非强制条款,但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于2018年6月发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中提出的“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学校建筑、医疗建筑及公寓建筑的100m以下部分,主要功能房间外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外窗面积的30%”则为强制性条文。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建筑师不得不尽可能地缩减外立面的长度和面积、增加实体墙范围、在玻璃面缩小窗户尺度,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形态尽可能集中而非分散,不利于围合营造出活泼的外部空间。建议相关规定适当调整、分类施策,而不应机械地统一。
未来的医院应充分根植于本土,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发扬本土文化、适应本土气候;医院未来也应作为一个公共的中心,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一环。
本文内容来自:
于婉红.岭南地区高密度城市医院建筑本土性设计策略[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4,25(8):28-33.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文章,欢迎点击关注:类比新加坡医院建筑,本土性医院公共空间设计案例来了
治疗室、处置室门开向没有规定!《医院隔离技术标准》5.5 急诊医学科(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5.1 建筑布局5.5.1.1 应设单独出入口,流程清晰,路径便捷;并设预检分诊、普通诊室和适于隔离的诊室。5.5.1.2 急诊 ICU 建筑布局宜参照 WS/T…